当前位置:首页 > 股票指南 > 正文

深一度|奥运一年后丢冠不稀奇,但究竟谁来扛起男乒的大旗

王楚钦。

世界杯男单小组赛结束后,接受采访的王楚钦说出这样一番话:“能活一天是一天,能赢一场是一场。世界杯的选手都很强,谁拿冠军都很正常。”

彼时的王楚钦小组赛未失一局,干脆利落地以小组第一晋级淘汰赛。但没人会想到,这段话成为了国乒男队本届世界杯的缩影。

北京时间4月20日,澳门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中,巴西选手雨果·卡尔德拉诺4比1击败中国选手林诗栋,夺得个人首个世界冠军头衔,同时终结了中国选手世界杯男单四连冠。

作为洛杉矶奥运周期的首个“三大赛”,国乒男队5人出征本站世界杯,最终2人小组出局,2人获得四强,1人收获亚军。

当马龙、樊振东消失在国际赛场,国乒男队也迎来了“核心真空”的后遗症。

雨果夺冠。

拿国乒剧本,创美洲历史

本届世界杯,没人会比雨果的赛程更加艰难。

小组赛阶段,雨果的对手是日本选手宇田幸矢和加拿大选手王臻,雨果均以3比1的比分战胜对手。淘汰赛首轮面对日本新星筱冢大登,雨果没给这位00后球员太多机会。1/4决赛,雨果的对手是世界第三的张本智和,他在决胜局7比9落后的情况下连得5分,最终大比分4比1赢下了比赛。

如果将时间定格在此刻,把雨果视为国乒队员,这便是一个最完美的剧本——日本球员三连斩,与队友会师决赛。无论战绩还是对手成色,都足以服众。

可惜的是,雨果并非想成为国乒,而是要战胜国乒。

面对交手记录1胜4负的王楚钦,雨果在1比3的情况下连扳三局,完成逆转。面对风头正盛的林诗栋,雨果仅用一局便摸清世界第一的套路,随后连下四城,拿到生涯首个世界杯单打冠军。

从世界第三到世界第一,雨果碰了个遍,也赢了个遍。而他甚至和那些初露锋芒的球员不同,已经在世界乒坛征战十余载的雨果,是比樊振东还大一岁的老将。

换句话说,自2018年开始便跻身世界前十的雨果,比赛路数应该早已被国乒教练组摸透。车轮战的方式依然没能赢过雨果,除了临场发挥,只能归咎于国乒队员当下的实力不济。

于是国乒男队垄断四届赛事的世界杯男单冠军,成为巴西人高光时刻的注脚。

“我一直坚持认真艰苦地训练,也一直相信我自己,如果一个月之前,你告诉我我会夺冠……”赛后接受采访的雨果还未说完,就已经哽咽得说不出话。

雨果的哽咽不难理解,作为巴西乒乓第一人,雨果挺进世界杯四强就已经创造南美历史,更何况是摘得“三大赛”的冠军。世界杯的单打金牌,又一次将他身上“南美最伟大乒乓球运动员”的光环紧了紧。

2017年,奥恰洛夫夺得世界杯男单冠军。

奥运之后,最易翻车

21世纪,中国队一共6次在世界杯男单赛场上马失前蹄,4次发生在本世纪的前十年。此前五次的冠军分别是萨姆索诺夫(2001年、2009年)、波尔(2002年、2005年)以及奥恰洛夫(2017年)。

很显然,世界杯男单赛场是国乒最容易翻车的“三大赛”,没有之一。而从时间分布上,奥运会结束后一年成为国乒翻车“重灾区”。

原因不难理解,当一个奥运周期结束,国乒也需要更新换代,于是年轻人被推到台前。世界杯的失利,是国乒年轻人最常交的学费。

上一次世界杯男单冠军易主时,国乒派出的是新科奥运冠军马龙与潜力不俗的林高远,结果二人先后被波尔逆转淘汰。

本质上,本届世界杯国乒的选人思路依旧如此。在马龙、樊振东退出国际赛场的背景下,国乒核心成员是奥运选手王楚钦和重点培养对象林诗栋,辅以老将林高远、梁靖崑,再带世青赛U19冠军黄友政见见世面。

但结果是黄友政1比3不敌张本智和,体会到成年赛场的残酷;林高远战平户上隼辅,被赛事规则拒之淘汰赛门外。王楚钦则是大起大落,先是“能抽死我就给你了”的险胜,随后仿佛还愿一般在3比1时被雨果连扳三局。如果抛去决赛,国乒只有林诗栋和梁靖崑二人稍显稳定。

事实上,早在世界杯名单出炉时,男队主帅王皓在采访中就曾表示:“几个运动员都没有拿过世界杯单打冠军,对这个冠军是非常渴望的。期待他们中有人能取得突破。”

只是在世界乒坛如此开放的格局下,几位急需证明自己的国乒队员没能抓住机会,于是雨果成为了目前男单世界排名前十中首位“三大赛”单打冠军。

“龙胖”退隐,谁来扛旗

谈及世界乒坛当下的格局,“龙胖”退隐是绕不开的话题。

毕竟过去十年,除了奥恰洛夫摘得2017年世界杯冠军外,所有的三大赛男单冠军均被马龙和樊振东瓜分。换句话说,作为过去十年国乒“硬仗”杀手锏,无论年轻球员表现如何,马龙和樊振东都能守住国乒的基本盘。

但当马龙和樊振东相继宣布退出国际赛场,国乒也陷入了“核心真空”的后遗症。

被视为下一代领军人物的王楚钦,奥运会后的状态不甚理想。据统计,世界杯输给雨果是王楚钦自奥运会后第6次在外战中输球。这6场比赛中,王楚钦对手排名最高的是世界第5的雨果,排名最低的为14岁的伊朗小将法拉吉,后者的世界排名为210位。

当王楚钦始终没能捅破那层窗户纸时,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现世界第一的林诗栋身上。作为20岁的年轻小将,林诗栋过去一年才逐渐崭露头角,更是尚未经历“三大赛”的高压体验。

某种程度,如今的林诗栋与两年前的王楚钦处境颇为相似。彼时王楚钦首次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,他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:“我是受益于新的积分规则等因素,论实力,我还远没有达到真正的世界第一的水准。我必须认清自己,与马龙、樊振东相比,我还有很大差距。”

王楚钦当时的这番感慨,在于他的世界排名积分大多源于WTT赛事,而关于“三大赛”的履历,王楚钦则相对空白。同样,从2024年9月的男单世界排名第12,到如今的世界排名第一,林诗栋仅用5个月的时间,但他同样缺乏“三大赛”这样的顶级压力测试。

天才的培养不是种田文,割一茬长一茬无穷尽也,需要球员的天赋、教练的栽培、赛事的洗礼,三者缺一不可。对于当下的国乒,谁能在“龙胖”退隐后扛起国乒大旗尚不重要,重要的是谁愿意成为这个“扛旗者”。

有话要说...